“钱”为何缩水?

 

来自 / 联合早报
文 / 郑斌辉
发布 / 2022 年 6 月 14 日 5:00 AM

Tay Ping Hui

人类经历数千年的进化,物品资源的交换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,变成如今几秒内在网络上,可用肉眼不见的数码货币换取任何可以购买的物品与服务。

以物易物的原始形式是,如果有你有一头猪,但想要革果,你必须找到一个拥有苹果,并愿意换取猪的人,如果找到一个需要一头猪,但只有榴桂的人,除非双方愿意妥协,交易就无法完成。就算你真的找到愿意用苹果换取一头猪的人,接下来的难题是,需要几个苹果才能换一头猪? 要达成协议,双方得烧脑想出一种确定革果、猪价值的方程式。由于这种种限制,人类不得不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换媒介,以公认的测量方式,有效率地达成协商。

人类历史曾用各类贝壳、玉石、贵重金属作为市场上认同的商品代币。古代的美素不达米亚和早期的古埃及就曾运用各种稀有宝石与金粉。17世纪的美国殖民者在交易中也使用海狸皮和二玉米作为货币。

随着社会进化,更多文明采用公认的贵金属货币,例如以重量衡量基本价值的金币、银币。这些货币成为大家熟悉的名词“钱” ( money ) 。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,“钱”拥有几种基本特征: 稀有性 ( scarcity ) 、公认的交换媒介 ( acceptance )、储存价值 ( store of value ) 、分划性 ( divisibility ) 、替代性(fungibility ) 。金银贵重金属百分之百地符合了“钱”的条件,所以中文 “金钱”比起英文的“money”更恰当不过了,因为在人类历史上 ,黄金可算是所有“钱”中的龙头老大。黄金之所以有价值,是因为大多数世人都认定它是有价值的东西,不管在地球哪个角落,一公斤的金条一定能够换取当地国的货币。在美国一样,在新加坡一样,在非洲任何国家也一样。

法定货币脱离金本位制

现代各国政府推出的法定货币,就是我们熟悉的纸货币,过去几世纪,各国政府都以黄金来支持纸币的价值。以美金为例,任何人可以随时将美金以特定的汇率与美联储兑换黄金,而美国政府有义务将其美金纸币兑换成黄金。但是1971年,美元脱离了金本位制,导致美元不再可用黄金兑换,从此美元的价值,就只有人靠美国政府的稳定,以及经济的健康状况来支撑了。

自从全球经济体系逐渐脱离金本位制之后,所有的货币已不再是真正的“金钱”,而是回归以前的商品货币,成为公认的交换媒介而已。有朝一日,如果世界经济体系对各国的纸货币失去信心,我们手上的纸币将会变得毫无价值。近年的通货膨胀,就是非常切身的例子,我们辛苦赚来的每一块钱,虽然付出的劳力一样,但那一块钱每年的购买力却是越来越小。不知诸姓是否跟我有所同感,我们银行户口里的现金,同样的数目,只靠银行低于1%的利息,根本无法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。

依我浅见,与其把存款放在银行户头贬值,大家都应该做一些理财的功课,为现有的存款寻找能够保值,甚至升值的归宿。我本身相信和黄金、白银是真正的“金钱”,几千年来从没改变过。谈到保值品,有人喜欢收集名表,有人收集艺术品、上古董,有些人看好房地产。区块链科技是人类未来网络3.0的前卫科技,也有很多人感兴趣,不过得先搞清楚这是投资,而非投机。

本文重点是,我想拥有真正有价值的“金钱” ( money ) ,而不是只靠虚幻“信心”支撑的货币 (| currency ) 。